范文:傳古今經典 樹當代文化
2020年事業單位考試備考需要提前準備,本文提供一篇優質范文并解讀其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,供大家借鑒學習。
傳古今經典 樹當代文化
習近平總書記曾說: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,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。”悠悠文明,中華大地。每一寸河山,每一句詩詞,每一樣器物,每一種品格……無不彰顯出文化的魅力。優秀的傳統文化帶領我們從一無所有到豐衣足食。不過其中一些不合時宜的“文化”在如今社會已經不具備意義。所以傳統文化也應跟上時代腳步,在繼承中發展,在發展中繼承。
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,科學揚棄。古代的諸多思想在歷史長河中已被摒棄,李清照“主動休夫”的思想令她獄兩年,如今女性倘若與丈夫不和,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申請捍衛自身權益。二十四孝中的“埋兒奉母”的故事在當今也實屬犯罪行為。傳統文化在千年的發展中衍生了諸多內容,許多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的社會發展,與目前的理念所違背,我們應該傳承優秀的文化基因,從而摒棄繁冗的糟粕內容,科學繼承合理發揚。
傳統文化需要以人為本,以文化人。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,同時又是文化的發揚傳播者,但是現代人在繼承中經常走入誤區,照搬古人做法只求形似,而忽略其內涵。幼兒園國學的出現,內容淺層,儀式感較強,師資良莠不齊,并未將真正的禮儀傳授給孩子,反而增添了孩子學習的負擔。真正的文化是衍生于人類社會和文明,同時也是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社會,引領更加有序的生活,對于每個人的具備實用性而不是空有其表。
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創新,繼往開來。文創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,在日常的產品中我們接觸了諸多文化題材。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和《天天鑒寶》等節目的出現掀起一輪文玩熱;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席卷傳統美食的熱潮。這些通過對于生活的記錄向更多的青年人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活力,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和積極參與。這樣傳統方式的革新推出使文化更加接地氣、更新穎,打破固有思想重新占據高位。
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,從竹簡刻字到宣紙使用,人們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發揮了無窮的智慧,敢于創新造就了如今的文明與新的文化精神。正如疫情蔓延,此時告別傳統的“走親串巷”,更換為互聯網拜年也實是一種智舉。